1925年
12月1日,毛泽东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这以前,瞿秋白、陈独秀、邓中夏等人也陆续发表了论述中国革命和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文章。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以及这一时期发表的其他文章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1939年
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求各地区和军队都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我们的工作。
1942年
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阐明了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报告》着重地批判了离开发展经济而单纯在财政收支上打主意的错误思想,以及不注意动员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渡过困难,而只注意向人民要东西的错误作风。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正确方针,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的生产运动取得巨大成绩。1943年春,毛泽东挥笔为陕甘宁边区工农业生产成绩展览会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
1944年
12月15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发表演说指出,1945年唯一的任务是打倒日本侵略者,而只有用人民的力量促成由国民党、共产党、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在民主基础上召集国事会议,组织联合政府,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人民不论在大后方、沦陷区、解放区,都要为此目的而奋斗。
1949年
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会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会议讨论并通过1950年度全国财政收支概算,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会议还分别通过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要求各地迅速召开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发扬民主,加强人民政权的建设,使已经成立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更加密切联系并依靠各阶层人民推动各项工作。随后,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先后由各地人民政府召开。它们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一种过渡形式。
1951年
12月1日,由于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为贯彻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这一中心任务的重大措施,要求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贪污浪费现象。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从此,“三反”运动在全国开始。
1953年
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写入了1954年4月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
1963年
12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原则批准中央科学小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关于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技术事业规划。规划总的要求是: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迅速壮大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在重要的急需的方面掌握60年代的科学技术,力争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
1979年
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的概念。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即到本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
1983年
12月26日,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在毛主席纪念堂内设立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革命业绩纪念室正式开放;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编辑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在全国发行。
1990年
12月6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对台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党全国90年代的重大政治任务。会议重申,国共两党应尽早接触谈判,当务之急是实现双向的、直接的“三通”。